中药中的自然铜原来是黄铁矿?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5日 作者:张玉光
一、黄铁矿怎么会是中药的自然铜?
现如今,国内外各类媒体都大谈特谈中医养身保健,先不讨论中医药的学科问题,仅就中医药药物的一些常见的类型和疗效出于专业角度稍作理解和剖析!
去过中药店抓过药的人都可能发现,琳琅满目到目眩的中药名称,以及盛放中药的盒子上生僻的药名,都会让我们佩服中药的博大精深。事实上,只要通过资料稍作了解,就会明白原来中药的种类不外乎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三类。
打磨过的鲍鱼壳 鲍鱼壳经煅制后的动物药——石决明
党参的植株 炮制后的植物药——党参
动物药是来自动物身体经提纯的有益成分;植物药即草药的来源;而矿物药则是根据地质作用成因的矿物,进行物理化学等方法提纯为人所利用。
矿物药古人从汉朝那时就开始进行论述了,到了明朝李时珍对矿物药已经认识非常广泛,难怪老先生能够著述旷世巨著《本草纲目》呢!只不过古人对于矿物药的认识和称谓还有别于我们今天矿物学家,我们可以看看:石决明就是鲍鱼壳,姜石、花蕊石、鹅管石就是方解石,紫石英是萤石,俗称的砒霜是三氧化二砷,朱砂、丹砂、赤丹说得都是辰砂,……。 这些就算给我开眼见了,但是当我看到熟知的黄铁矿在中药中被称为自然铜时,我会大惑不解,不会是文中出错了吧?于是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结论还是非常确定的黄铁矿。
自然铜矿物 黄铁矿矿物
二、寻找自然铜的矿物中药学依据
在中药药典里,黄铁矿怎么会被叫做自然铜呢?这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矿物啊!我只能追根溯源,查找最早提出自然铜的文献记载。宋朝《开宝本草》正式记载“自然铜”,并指出对于接骨续筋的卓著功效。宋后期寇宗爽在《本草衍义》中记载着“自然铜”功效是“有人用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遂飞去……。”自宋代以后“自然铜”以接骨续筋的卓著疗效广泛流传在民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称“自然铜”,并对当代史前各家所述的归纳为五种类型。按照上面的论述和现代已知铜矿物特征比较,便可明知以前的“自然铜”并非同一矿物。如李时珍指出:有“类似丹砂、光明坚硬有棱,中含铜脉,尤佳”,有可炼铜,有不可炼铜而烧之成青焰如硫磺是也!究竟入药的“自然铜”为何物?颇有争论。
黄铁矿晶体及特征 黄铁矿晶体的立方体形态
这就是古代文献对自然铜的描述。通过这些记述不难看出,国内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矿物药“自然铜”就是现代矿物学中的自然铜, 另一种则认为是黄铁矿。在198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记载“自然铜”为黄铁矿,主含FeS2。在1974年版《全国中草药汇编》亦记载“自然铜”入药者为黄铁矿,其功效: l、黄铁矿对家兔人工骨折有促进骨架的生长和成熟,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2、能促进骨髓本身及其周围血液中网状细胞和血色素的增生。既然在古书中明确提出中药中的自然铜就是黄铁矿,我们也就无从考证其中的原因了,但根据其他一些细节,我们还是试着寻找其中的联系。
三、黄铁矿究竟有怎样的疗效?
那么自然铜究竟是因为什么和黄铁矿沾上边儿呢?我们还得从多方面来分析,首先矿物学上的自然铜在生物生长活动过程中并没有接骨续筋的功效。铜主要对于人体血液蛋白的合成,神经肌肉的氧化代谢和皮肤黑色素的生成起作用,所以从作用功能上可以排除自然铜非矿物铜。那么黄铁矿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呢?人体中的铁,以铁硫蛋白的形式参与生物氧化过程中的呼吸链。作为矿物药“自然铜”入药的黄铁矿(FeS2)为人体生化过程必需的铁硫蛋白提供了物质基础。再者, 我们可以初步设想,具有金属键的FeS2中存在着自由电子,它能加强生物氧化中的呼吸链,进而促进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它能促进骨髓本身及周围血管中网状细胞和血色素的增生。另外,作为等轴晶系的黄铁矿,常以立方体的晶形出现,它最容易形成晶胞,在骨折处投放此晶胞,作为结晶中心,能促进骨架的生长和成熟,发挥显著的生物物理效应,加强骨架的雏型,加速骨折的愈合。此外,黄铁矿的颜色是非常典型的浅铜黄色,典型形态是立方体,这两点极其相似于矿物铜。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大概可以整理出中药对自然铜为什么对应黄铁矿矿物了。但从根本上的解释则可能是古人在最早看到黄铁矿的时候误以为是自然铜呢!
自中医药诞生以来,它对于人类身体的健康及疾病的疗效是非常重要的,在早期的《本草纲目》中就收载了161种矿物药。但是,对于矿物药而言,入药前的炮制工艺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矿物药的药理作用也是十分宽泛,很多还处于定性治疗摸索阶段,所以,矿物药在日常的应用中还是十分谨慎的。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矿物药只有25种,这些种类都是临床试验多年,而且药物作用比较直接可控,是一些应用十分成熟的药物。
自然铜的常见形态和颜色 黄铁矿的球状结核体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