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远古的生命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6日
开场白:
今天的主题内容叫做守护远古的生命。远古的生命就是非常非常久远,甚至是几亿年前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命,我们叫它古生物。现在基本上都已经灭绝了,变成了化石。那么你们来到自然博物馆,你认为自然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有什么不同之处么?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你们在其他博物馆看不到的东西?(答:化石)。除了自然博物馆以外,地质博物馆也会展出有古生物的化石。
化石是几千万年前甚至几亿年前沉积在地球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是逝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包括逝去的生命。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精彩的化石世界,来看看化石带给我们的精彩故事。
第一环节:为什么要关注化石(化石的价值)
提问:大家想过没有?这众多的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呀?它们都包含有哪些故事呀?有些观众可能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偶然来到自然博物馆,看到其中有的化石很庞大,最抢眼,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尤其是第一次来自然博物馆的观众,觉得挺新鲜,并没有思考这一件件的化石背后都包含哪些重要科学信息,有什么价值,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这期活动就显得更加必要。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化石的价值。
1、化石能够揭示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史(PPT2文字)。
提问:有谁知道地球已经有多大岁数啦?46亿岁。那么有谁知道地球上什么时候出现的生命啊?大约37---38亿年前。在这漫长的38亿年的生命演化的历史中,地球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种生物(物种),但是有许多种生物(物种)没有能够存活到今天,已经灭绝的物种(生物的种类)远比目前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种类要多得多。那么我们怎样知道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哪些生物呢(此处作为提问,可能会有观众笼统地回答---靠化石,这时要紧接着追问:为什么依靠化石就能够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过哪些生物呢)?
答:我们在节目的一开始就说过,地球已经有多大岁数啦?46亿岁。在这46亿年的过程中,地球上的岩石不断地沉积,形成了一层层的岩石层,也叫地层(PPT2)。这张图就是地层的剖面图,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时期的地层(解释图中的地层)。化石就埋藏在这一层层的岩层当中。岩层就像是一本大书,埋藏在岩层中的化石就是这本书的文字,它记录的是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提个问题,大家认真思考,就会得出答案了。(利用PPT2的地层剖面图提问)是越靠近上面的岩层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越近呢?还是越靠近下面的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越近啊?对!越靠近上面的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越近(因为它是越晚形成的沉积),越靠近下面的岩层,因为它是越早形成的沉积,越被压在下面,所以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越远。那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是越靠近上层岩石中埋藏的化石离我们越近呢?还是越靠近下层埋藏的化石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越近?岩层的形成是有时间顺序的,对不对?那么大家想一想,不同生物的化石在不同的岩层中埋藏的顺序,实际上是不是就反映了各种(生物)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不同时间呀?这个时间过程实际上是不是就代表了物种不断演化的过程?所以说,化石为我们展示的是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史。这就是化石带给我们非凡的意义之一。
2、还有许多古生物是地标生物。什么是地标生物呢?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有一种叫做三叶虫的动物吗?三叶虫的种类很多,有3000多种,我国就有300多种,假如在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叫做莱得利基虫的三叶虫,那么立即就可以判断这个地层是5亿多年以前寒武纪的地层。也就是说:某种动物的化石只能特定地存在于某个地层中,所以在哪个地层中发现了这种动物的化石,立即可以判断出这是哪个地质年代的地层。我们把这种生物叫做地标生物,也叫做地球的“金钉子”,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莱得利基虫,就是金钉子;还有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叫做蜓,已经灭绝了,我们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无脊椎动物展厅有蜓的化石和文字图片介绍。这种蜓类的化石只生活在3亿年多前石炭纪和2亿多年前二叠纪的地层中,也就是说,只要发现了蜓类的化石,这个地层肯定是石炭纪或者是二叠纪的地层;还有小壳动物。等等,这种地标生物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啦。(点击PPT3的 2)
3、(点击PPT第2张3)另外,有些化石还能够帮助我们寻找矿藏和石油。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蜓类,不仅是地标生物,而且只要是发现有蜓类化石的地层,往往都会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还有前寒武纪澄江动物群小壳动物标志磷矿的例子),还可以根据蜓找到石炭纪地层,从而找到煤矿
4、下面让我们通过巨犀的化石来看看化石的第4个价值。这张图片就是我们北京自然博物馆古哺乳动物展厅巨犀的化石,活动结束后观众朋友们可能去古哺乳动物展厅看看巨犀真实的化石标本。巨犀是3000多万年前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巨大的犀牛(点击PPT第3张3的超级链接转到PPT4-----巨犀化石图片及问题分析,得出结论后点击PPT4的超链接回到PPT3的文字4)。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形态的分析,可以恢复古环境。而古环境的研究可以推知整个地球千百万年来的环境变化趋势,这对于我们当前的环境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5、上面我们说的化石的价值都是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内容,观众朋友们可能觉得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其实古生物的化石和我们现代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行来看看这张图(点击PPT3的4链接到PPT5----地铁挖掘机,也叫钻地龙点击)就是受到鸭嘴龙的牙齿的启发制造出来的;有一种三叶虫叫做尼尔凯利虫(展板),它的眼睛是由28000多只复眼组成的,是最古老的有复眼的动物。尼尔凯利虫虽然灭绝了,但是它的复眼启发我们制造出了灯具,就是由好多小灯聚合成一个大灯;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不但可以根据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现生生物制造出各种机器设备,比如根据蜻蜓的翅膀制造出了飞机,根据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制造出了雷达,根据鹦鹉螺的气室制造了潜水艇,等等,一些已经逝去(灭绝)的远古生物也同样会在仿生学方面给我们以启发,这也是古生物的又一个非凡的价值,虽然这些远古的生命已经逝去,却仍然为我们现代人类做着贡献,所以是很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护的。还有些古生物可以做装饰材料。比如一种海洋当中的非常古老的生物----蓝藻,现在海洋当中还有蓝藻。蓝藻形成的化石叫做叠层石,打磨后可以用来装饰地板,做大厅的立柱,北京火车站和人民大会堂的立柱就是用叠石做的;还有,我现在佩带的这个项链就是珊瑚化石,是不是这些远古的生命还可以美化我们折生活啊?还有,小朋友们都看过电影冰河世纪吧(PPT6)、还有侏罗纪公园(PPT7),都是根据化石复原了古生物原来的形象,制成动画片,来娱乐我们的生活,就连我们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爬行动物展厅也有一个恐龙公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地方。要是没有这些古生物留下的化石,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些已经灭绝的动物长什么样,就无法恢复它们的形象,也就无法制成这些好看有趣的动画形象了。说明这些远古的生命虽然已经灭绝了,但是通过它们留下的化石我们可以把它们的形象复原,娱乐我们生活,让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不是呀?所以远古的生物----化石还有美化和娱乐我们的生活的价值(PPT7链接到PPT3之5)
第二个环节:古生物化石的采集和修复
化石有这么多的价值,那观众朋友们知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这些化石是怎么来到博物馆的吗?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古生物学家和科学工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的劳动(由PPT3之5链接到PPT8)。
这是古生物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在野外采集化石的情景。我们知道,化石不会埋藏在山清水秀、自然条件好的环境中,往往是在干旱、炎热、缺水、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从这些画面上就能看出来,所以野外的化石发掘工作是异常艰苦的。右上角的图片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徐星教授在新疆野外发掘恐龙化石的情景。左边的这2张是我馆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李建军教授在野外参与发掘化石的情景。目前咱们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看到的绝大部分古生物化石都是当年李建军教授参与采集和发掘的,今天我们有幸把李建军老师请到了现场和大家见面,大家鼓掌。对于他们在古生物学方面的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PPT9)左上这张PP是在炎热干旱的新疆采集化石,根本无处找到阴凉地地方,只能在车的阴影下休息。还有风餐露宿的,捂车的,住的帐蓬
化石从野外采集回来了,是不是直接就能向观众展示,和观众见面啦?不行,还要经过修复阶段。(PPT11)这些PP就是工作人员对野外采集回来的化石进行整理和修复的情景,这是一项非常精心、细心、又要有耐心的工作。右边这张是工作人员在修复恐龙化石,左上角这张是更加精细的修复工作,要用到显微镜。从事化石修复的工作人员就像是在做工艺美术中的微雕,他们对待每件化石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件艺术品,这期间他们付出的劳动也是艰辛和巨大的。
(展示PPT11)下面这些PP是修复后的化石,一件菊石化石,一件海百合化石,一件翼龙化石,精美得就像是艺术品。我们在欣赏化石的时候也应该怀着欣赏艺术品的心情,像欣赏艺术品那样去欣赏化石,我们要把爱护化石看得就像爱护文物,爱护粮食一样的自然。不仅是因为这些远古生命包含的价值是极其巨大的,就像刚才我们讲过的,虽然它们已经灭绝了,但是同样为人类的现代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样值得尊重。我们平时总是说要尊重生命,这其中包含不但要尊重现生的生命,也要尊重逝去的远古的生命。还因为化石的采集和修复过程凝结了众多科学家的辛勤劳动,爱护化石就是尊重这些科学家,就是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
第三环节:关于化石保护问题的讨论
我现在让观众朋友们近距离地接触几样化石标本,有些可以触摸,有些不能触摸,先让前面的观众看看,你认为哪些能触摸,哪些不能?在触摸的同时你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所有化石都是坚不可催的吗?都是不容易被破坏的吗?(观众观察3种化石:一是放置在玻璃罩内的蛙化石、二是硅化程度很好的菊石化石,3是泥岩中的印痕化石)
提问:近距离地触摸了这3种化石之后,想想,为什么有的化石要放置在玻璃罩里,不让大家触摸?泥岩的化石坚硬吗?是所有的化石都是坚不可催的吗?都是不容易被破坏的吗?答:肯定不是
所以化石是需要我们保护的,那么请问:化石遭到破坏后带来的损失(PPT12)?(观众充分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出下列几条)
1、有些稀有化石甚至是孤品,只此一件,一旦被破坏后不可再生;相当于一件孤品文物,被破坏消失后会造成那段历史证据的缺失,造成一种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缺失。化石也是如此,一件珍贵的稀有化石一旦被破坏,证明这种生物演化历史的最可靠的证据就没有了,这种损失是不可弥补的。(展示PPT12---1)
2、好端端一件化石被破坏后,必然会使观众看不到完整的化石形象,比如,铲齿象和剑齿虎,这二种动物的特征就表现在牙齿上(由PPT12---1链接到PPT13),如果铲齿象的牙齿被破坏了,剑齿虎的牙齿被破坏了,而观众看不到完整的化石形象了,那么,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就得不到关于这种动物的正确信息了,对于这部分观众是一种损失,也是不公平的,所以说,破坏化石是对公众利益的损害(由PPT13链接到PPT12---2)。
3、每年国家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博物馆的化石修复,这部分资金都是我们纳税人缴的钱,一件化石被人为破坏后无疑要增加维修费用,是国家经济造成损失。也是我们每个纳税人的经济上损失。(PPT12---3)
我们刚才讨论的是为什么要保护化石,化石遭到破坏后会造成哪些损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化石(PPT12---3链接到PPT14)?这是我们这次活动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观众充分讨论,然后小结),光知道化石珍贵,应该保护,但是不知道怎么保护也是没有意义的。
1、首先做到自己不触摸,不损坏化石。(由PPT14---1)
2、提问:那如果你发现有观众触摸化石或者破坏行为怎么办?-------友善的进行劝告,如果无效,可以立刻报告给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PPT14---2)
3、提问:如果有人向你兜售化石,你会买吗?-------自己不随意购买古生物化石制品,随意购买有保护级别的古生物化石是违法行为,一会我们还会专门讲到关于化石保护的法律问题。我们不购买,就是对古生物化石的最好保护,因为化石没有买卖就没有盗挖。再说,我们自己也很难判断我们购买到的化石是不是有保护级别的化石,是不是真化石。(展示PPT14---3)
另外,有些化石可能会有辐射,所以购买那些来路不明的化石可能会威胁健康。
4、积极参加由正规单位如博物馆、高校等组织的野外化石发掘和体验活动,但是由个人非法组织的发掘活动不要参加。(展示PPT14---4)
5、积极关注和学习古生物知识,并且分享和传播给更多的朋友。(展示PPT14---5)
最后一个环节 破坏化石应该受到的惩罚(宣传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和文物保护法)对于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我国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PPT15)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将其收藏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捐赠给符合条件的收藏单位收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买卖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买卖化石是违法行为。另外,如果有野外发现了珍贵的化石标本,要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那也就是说破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不仅是道德问题,同时还是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经济处罚),也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判刑入狱),所以不可小视噢,是要受法律制裁的。希望在座的所有观众朋友在今天活动结束以后,不但要积极宣传如何爱护和保护化石,还要积极宣传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和文物保护法,让人人都知道化石也是一种稀有的珍贵的资源,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让我们共同为守护远古的生命加油、 努力!
我们这次活动得到了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为我们赞助了化石保护和科普方面的书藉,今天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的尹超老师也来到了现场,我们请他就化石保护方面的问题给大家讲几句话,并为今天表现突出的观众颁发书藉,大家欢迎。(文/陈晓娓)